close

  4月4日,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,一個40平方米的門面房裡,24歲的湖南常德伢子、北京大學法學院即將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張天一,開了一家牛肉粉店。它的海報招牌上寫著:“碩士粉,良心粉”。和他一起創業的三個小伙伴更是有碩士、MBA,還有前公務員。張天一認為,一是自己有鄉土優勢,二是借鑒了互聯網思維。(4月13日《長沙晚報》)
  高材生做低端小生意,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兒。北大、清華之前都有賣豬肉的畢業生,2013年年初,由北京大學畢業生創辦的“壹號土豬”品牌,更是吸納了500多名高校畢業生,相繼加入“養豬賣肉”的行列。
  乍一看,“研究生”、“MBA”這些高大上的詞彙,和“牛肉粉”這種屌絲詞彙風馬牛不相及,甚至門不當、戶不對,於是藉此批高等教育的有之,擔憂現在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有之。其實批評者和擔憂者只是看到了錶面,高材生賣牛肉粉,更像一個魔術,看似神奇,但當你透過現象看本質,就不足為奇了。
  我們可以從所有的高材生賣肉行為中,找到一個普遍的現象,那就是,他們不止是單純地賣肉,和集市上賣肉的大叔大爺有著本質的區別,更多的是帶著高材生的思維在創業。比如張天一及其合伙人,把賣牛肉粉的地點選在了寸土寸金的北京朝陽區環球金融中心,這本身走的就是不同尋常的“高大上”路線,這是普通的賣粉的能做到,甚至敢想的嗎?
  再比如,他們打出的招牌是“碩士粉,良心粉”,借自己的身份製造了噱頭,運用互聯網思維來運作宣傳。有時候,看一個高材生的能力,不是只看他在大學讀了多少課本,學了多少“硬知識”,這種創新的思維方式更重要,它是一種“軟知識”。暫且不談這有沒有炒作的嫌疑,只看這種思維,一般的賣粉商販就望塵莫及。
  因此,這些賣牛肉粉的高材生,決不會只停留在燒水、煮米粉的第一線,這僅僅是個起步,他們的目標是做好、做大、做強。曾經操著砍刀擺攤賣豬肉的北大才子陳生,現在是擁有百家連鎖店、年銷售幾億的“豬肉大王”、廣東天地食品集團總裁、董事長。看到他們以後的身份,你還會覺得賣牛肉粉離奇嗎?
  也許有人會說,一個北大法學院的碩士生研究生,不從事法律方面的工作,是專業人才浪費,也是教育浪費。實則不然,如果學法律的都去乾法律工作,就中國目前的高校教育來看,法律專業人才絕對過剩。再退一步說,學什麼就非得乾什麼工作嗎?我們要允許一部分特例存在,事實上,任何領域也都會有特例存在。新聞中的張天一還是青年作家、演講人、評論人,這些身份,難道和法律關係就很密切嗎?
  因此,對於北大高材生賣牛肉粉這種現象,要以積極開放的心態去看待、去包容、去理解,莫要大驚小怪。
  文/王磊  (原標題:北大高材生和牛肉粉可以“門當戶對”)
arrow
arrow

    yyzneuygmbg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